無論是私域,裂變還是下沉市場,不必執泥于單一概念,2019年的企業增長,已經從過去的單一關注規模到現在關注有質量的增長,這對于大市場回歸理性是有利的。
這兩天關于私域流量的話題越來越熱,身邊有很多朋友問我怎么看:
所以這里簡單的探討下:
01
首先私域流量是一個拼裝概念,最早源于電商從業者把淘寶認為是公域流量(搜索流量不屬于自己流量),而微信是私域流量(流量可以自己玩)進行的一個概念區分。后來越來越多的場景被稱為私域流量,比如線下流量的聚集,線上加個人號等。其盛行背后有4個前提
? 資本角度:二級市場中小企業融錢難
? 平臺角度:基于支付,營銷功能等配套措施越來越成熟
? 企業角度:線下企業進一步觸網,線上企業重視精細化運營
? 用戶角度:社交電商的爆發,對個人號營銷已經習慣。
一種概念玩法推出市場,一般都需要幾個要素間相互的組合,比如短視頻在年技術上早已成熟,但是到17年才爆發,因為用戶習慣的遷移以及4G資費的進一步降低。
02
對于私域大家不必糾結于概念,最終還是看效果。一位偉人說過:不管黑貓白貓,只要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“。就像我之前判斷增長黑客的邏輯,并不是會裂變的人才叫增長黑客的,如果光靠寫文章能漲幾十萬幾百萬粉絲,就是頂級增長黑客。
對于to c的公司來說:
營收=流量*轉化率*客單價*復購率
我們目前談的私域其實是圍繞是轉化率、客單價、復購率三個要素的優化,也就是提升用戶的LTV。
私域是如何優化這三個要素,簡單舉例:
1)提升轉化率:
傳統的轉化率是漏斗模型,轉化率提升的核心是轉化路徑的設置,也就是讓用戶完成既定的通路,最后轉化。
圖:視覺志用戶故事地圖 18年9月 by《高階運營》
同樣的產品,先進社群再轉化到個人號,還是先轉化到個人號后續拉群,邏輯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。
前者多用于社群裂變,依靠社群起量,輕轉化。后者多用于成交號,拉長周期培養用戶信任感。
今年是社群的大年,很多產品開始在社群內轉化,尤其是高決策成本的產品,比如教育和保險類的產品,在社群設置好劇本(講座開始—群內烘托—私聊話術—朋友圈配合等),轉化率非常高。
2)提升客單價
提升客單價,除了和產品本身有關之外,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邏輯是從需求流量變成信任流量。怎么理解,比如幾十塊錢的,低于100以內,很多人其實是沖動消費,但是對于幾百塊錢的,或者上千時需要思考,其購買邏輯是首先得相信這家公司或者人。
源于相信,之后賣啥都是可行的。今年教育領域和微商跨界賣課非常流行,其核心的邏輯是因為微商很多社群已經養了很多年,有天然的信任感,只不過從品類上把實物換成了課程。
3)提升復購率
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很大的一個區分點,即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剝離。在公域的體系內,每次觸達用戶都需要花錢。比如搜索流量。但在私域里面,只要是自己的就流量可以N次觸達,也就是提升復購率。
03
私域流量并不等于微信流量池,從轉化的角度看,只要能把用戶圈養在該平臺,并獨自完成轉化都是一個好平臺。
QQ因為其群管理體系完善,是非常好的轉化池,理財類的長投學堂通過9元課的引流在上面玩轉的風生水起。
短視頻平臺快手最近日活已經突破2億,對于2億的大盤的APP來說,快手早已擺脫之前low 的邏輯,并且去年有1500萬用戶在快手上掙到錢。
對于抖音來說,得益于去年年底購物車的加持,商家變現能力迅速釋放,但抖音上做變現門檻比較高,需要內容過硬。
今年是直播電商的爆發年,用戶在抖音,快手上買東西的邏輯有點像之前逛地攤一樣,不是搜索場景,而是喚醒需求,逛著逛著就買了。
逛帶來的量要遠遠超過搜索的量,可以類比成信息流和搜索的邏輯,前者的想象空間要大很多。
對于小紅書來說,其社區的核心邏輯聚焦于買買買,并且用戶優質,購買欲天生強烈。不同于HFB(化妝品品牌,現天貓品類排名前十)在微信的公眾號上瘋狂投放,完美日記在小紅
書上完成了二次爆發。
其實APP從另一種角度來說才是最大的私域,凱叔講故事,寶寶玩英語這類在微信上玩的很好的企業,也在應用市場上投放。比如賣翡翠的“對莊翡翠”在做app直播,通過私信客服賣,效果也很好。
04
對于高客單價,高決策成本的產品天然適合于做私域流量。對于媒體類的產品,其基于cpm做廣告的邏輯,私域并不適合。
評估企業是否需要做私域核心是看投入產出比,比如最后落地到個人號,無疑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持,一般來說一個OTO號(在上面直接成交),一個人大概能運營3個號(3000人左右),需要企業提前批量化的布局,既完成工業化的操作,批量化的復制是難點之一。
05
其實最大的流量還是在公域上,私域只占了整體流量很小的一部分。618季節來臨,各大商家還是該投放就投放。
并且公域流量也存在很大機會,比如抖音上的POI功能,可以給本地商家帶來很多流量,民宿行業在抖音上已經產生顛覆。
06
私域流量怎么玩,對于線下企業就是把線下的數據線上化,結合線上的玩法。舉個例子很多線上的企業說社群裂變做不起來,有個朋友在一個小縣城的培訓機構做,一次活動很輕松做了一萬多人。
并且微信對線下企業的賦能越來越大,據說后面還會開放商家的個人號進群功能。
對于線上企業,流量要“滴灌化”,利用到極致。
公眾號今年也在陸續做一些動作,包括公眾號直播,小小包媽媽一晚上賣了200萬的貨,對于腰部類的賬號無疑是利好。
公眾號上的玩法,服務號其實還有一小波紅利,大家可以觀察下拼多多的服務號,基本上一條高級群發都沒有,無限利用用戶的行為觸發48小時客服消息+模板消息進行推送。
具體到個人號的玩法,核心是打造人設,在這塊玩的爐火純青的是之前的”賣茶女“,這里面核心在于細節,比如同樣的內容,不同的展現形式轉化率也可能會大相庭徑。比如:
自拍 > 1句話+1張圖片 > 1句話+若干張圖片 > 1張圖片= 1句話> 大段話+1 張圖片 > 大段話+若干 張圖片> 1句話> 大段話 >1一句話+轉發>轉發>廣告
07
繼續回歸到營收公式,私域的出現證明了大家對后三項的重視,但心心念念的還是第一項流量,換一句話說,便宜的流量。
要重新尋找便宜的流量,今年大家反復提到了“下沉市場”,因為下沉市場有新的裝機或者換機量大,而且這部分用戶對一些常見的營銷套路屏蔽感弱。
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提出過“時間機器”的概念,即IT產業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時間進程不一。所以海外的下沉流量空間還很大,特別是中東,印尼這類,之前陳大年曝光的12小時增長1200萬用戶的是在印尼的一個上網工具。除了之前的工具類出海,各類借貸,咨詢類應用也層出不窮。
當然時間機器在國內也同樣成立,在中國的一二三四線城市,其實可以理解成一個個切分的經濟體,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或者玩法在逐步滲透。
趣頭條的金幣玩法,包括最近的章魚輸入法大火,核心還是同樣的套路復制到了不同的產品線。
其實下沉市場其實也并不是新鮮詞,15年后微博新的一輪增長,也是依托于下沉的年輕人。
下沉市場為何一直被低估,借用拼多多創始人黃錚的理解,之前媒體圈一直都是五環內的人,看的視角更多的是關注北上廣深,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“沉默的大多數”正在迸發巨大的活力。
08
便宜的流量另一端就是通過裂變。“贊、拼、積分、送、賺”這些套路屢試不爽。從數學公式看,裂變是一個指數型函數,也符合我們常說的“大力出奇跡”。畢竟每個老板心里都住著一個“0成本獲取XXX萬粉絲的夢”。
目前裂變不是不能做,只不過進入深水區,首先小白玩家進來有很大的危險性,比如3月做任務寶同學們,很多會發現就是耗羊毛的人越來越多,啟示他們從之前耗P2P現金現在遷移到了耗實物,如果沒有篩選機制,會虧得很慘。
第二個趨勢是裂變更加注重企業自己設計產品,之前可以用第三方,但是效用越來越差,需要企業單獨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制。比如斑馬英語在app和服務號的結合,效果非常不錯。
09
企業一般可以靠裂變可以完成前中期的積累,但無法支撐全周期,如果是單一業務(不改變產品形態)
裂變核心會受限于兩點:
? 本身裂變可突破的圈層有限,即“分享枯竭”
? 平臺的規則受限,即微信打擊誘導分享,三級分銷等動作
從第一個點看,之前封殺的打卡裂變,本身的k值也在下降。對于第二點,對于平臺的邏輯很簡單,如果大家都去搞最便宜的流量,誰還去投廣點通。
裂變再厲害的產品只要在微信上,想要安全的大規模的擴量都需要使用其商業化產品。
可以觀察最近上市的一家企業,其早期利用社群裂變快速起量,現在支撐大盤還是靠投放多一些。電商可以參考拼多多,2016 年拼多多新增用戶的獲取成本為10 元/人,2017 年為17 元/人。2018 年拼多多在廣點通包括各處投放后,獲客成本急劇攀升到102 元/人。
裂變的接力棒一般有兩種,回歸到黏著式增長或者投放類增長。
前者更多見的是做品牌,依靠品牌進入用戶心智,觸發口碑,造成低成本傳播。最近很多國貨品牌聯合興起,其實是在新場景中喚醒用戶對老品牌的認知。
而投放更多拼的是成本和規模的理解,能不能踩到特定平臺的紅利,在合適的時間點all in。
2012年、2013年,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的時候,無論是買預裝還是下載都非常便宜。當時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大量買量的其實有兩個人,一個是王興,一個是張一鳴。
42章經的曲凱說過:以前我一直覺得完整的周期就是從增長到滅亡,最近我突然意識到,很多時候一個周期的尾部并不是必然走向滅亡,而是走向穩定,走向存量市場。”
最近重新拿下社交媒體頭牌的twitter證明,雖然在大盤MAU沒有上漲的情況下,其MDAU(可貨幣化的日活)上升重新給企業帶來新的一輪增長動力。
Twitter的日活和美國用戶時長by 潘亂《twitter起死回生》
所以無論是私域,裂變還是下沉市場,不必執泥于單一概念,2019年的企業增長,已經從過去的單一關注規模到現在關注有質量的增長,這對于大市場回歸理性其實也是一件好事。
東莞朋友圈廣告|東莞做朋友圈廣告|東莞朋友圈廣告公司|東莞朋友圈廣告|東莞騰訊社交廣告-億商科技為您服務!
億商科技提供:朋友圈精準推廣平臺,朋友圈推廣廣告,微信朋友圈推廣,朋友圈的廣告投放平臺,眾多真實朋友圈廣告案例可查,服務熱線。
億(yi)商科技
專注企業互聯網數字(zi)化升級
業務范圍
短視頻營銷拓客
線上廣(guang)告(抖音/朋友圈(quan)廣(guang)告/短(duan)信)
網站建設,公眾號/小程序開發
會員(yuan)營銷系統,收銀(yin)系統
長按二維碼(ma)聯系我們
▼
微信號:dgmars
聯系電話:
東莞市億商信息科(ke)技有(you)限公司
地址(zhi):東莞市南城區鴻福路
第一國際財富中心C座512
電話:400-686-0332